close

記得好多年前跟當時還是男友的先生去麵店吃飯,他點了一道皮蛋豆腐,店家用乾麵碗那種淺深度的碗盛裝還附了支湯匙,一開始我覺得店家挺用心的,因為一軟嫩(豆腐)一滑溜(皮蛋)還淋了油膏與香油的家常菜的確不太容易用筷子駕馭,正當我開始吃著面前的那碗麵時,眼前突然身來一隻手,一個起勁兒就把那碗皮蛋豆腐攪和個稀爛~我當時眼睛直瞪,心中吶喊「這什麼噁心嘔吐物啊!你給我住手,問都沒先問整碗就被你毀了。」終於我忍不住了,我大叫「你幹嘛阿?!?!」,只聽見傳來悠悠一聲「皮蛋豆腐都是這樣吃的阿」「哪有,這很噁ㄟ,跟嘔吐有什麼兩樣」……..這是第一次發身在我倆身上的飲食習慣差異。經過那回,我們都盡量避開皮蛋豆腐這道菜,因為一方從小到大習慣的人間美味在另一方眼裡竟被褻瀆成一灘水溝蓋邊醉漢的傑作。

P1060140.JPG

[上圖: (自家料理) 豆腐上鋪小麥味噌與切小丁的皮蛋,淋上西螺瑞春油膏還有一些麻油,最後輕撒紫蘇]

我是個愛做料理的人,斷斷無法忍受餐桌上出現那種糊爛爛的作品,我並非厭惡吃糊糊的食品,對那種傳統麵茶、芝麻糊一類像嬰兒食品的泥狀物又愛不釋手,吃燕麥時硬是要摻和很多其他穀粉,最後成品一定要是一碗稠稠黏黏的燕麥糊。在我老公眼哩,這可能比嘔吐物更恐怖吧!

對愛做菜的人而言,或多或少都希望端出檯面的菜餚能有幾分姿色,至於那盤菜到了你自個兒的碗裡想要怎樣蹂躪又是另一回事。很好笑,彷彿盤裡跟碗裡有道看不見的歸屬領域,劃過那盤菜的領空,我這個做菜人便管不著。

P1060139.JPG

 

[上圖: (自家料理) 普羅旺斯燉菜(Ratatouille),我哥說這叫浮誇,明明可以把所有菜大鍋一起燉就好,幹嘛要偏執狂上身要求所有素材立正站好]

婚後我發現即便都是來自台灣,不同家庭背景的兩方各自都有一套固不可破的飲食習慣,爭辯起來兩方都還能說出一番大道理不相上下,就像有人就覺得皮蛋豆腐注定要攪和在一起吃,同樣的食材分開吃不免就失去幾分滋味兒;蘿蔔排骨貢丸湯一定要撒芫荽、水餃就要配酸辣湯、鹽酥雞就該有九層塔、刈包就該配酸菜跟掉滿桌的花生粉、薯條就要沾番茄醬,可偏偏我就愛沾糖醋醬……諸如此類的。P1070786.JPG

P1070790.JPG 

P1070791.JPG

[上圖: 新加坡的傳統早餐雞蛋]

 

前陣子去了趟新加坡,嘗試當地的傳統早餐,就是兩顆半生不熟的雞蛋加上甜醬油跟胡椒粉,然後一就要攪和攪和,當地友人示範的時候我其實愣了一下,但最後我還是吃了這個雞蛋。又好比前陣子我吃了ACHOI KinAustin師傅的四手聯彈Summer Vacation,其中有一道主菜就是一塊豬五花肉,過去面對這種肥滋滋的五花肉、東坡肉、梅干扣肉甚至蹄膀肉,我一定只吃最下層的瘦肉,近年我也教育自己“you should try it before judge it!”不要還沒嘗試就先抹煞師傅燉煮數個小時的心思,另一方面也給自己的機會,嘗試一下饕客形容的「環肥燕瘦入口即化」的那種飄然口感。

P1070014.JPG

[上圖:  ACHOI香燉豬五花/ 辣味百香果棉花糖/ 無花果/ 山蘿蔔]

CAM14462.jpg

[上圖:  珍蜜咖啡坊香腸控肉飯]

沒錯! 凡事在嘗試之前都不該先下任何評論,人與人的接觸與相處不就是要學習尊重以及了解嗎? 有人喜愛旅遊,或許去玩是旅遊的重點,但能藉由旅遊去了解或認識另一種文化的衣食住行,不是更值回票價嗎? 從此,我對皮蛋豆腐也妥協了,我會先把皮蛋剁碎再鋪在切片的豆腐上,大家各讓一步嘛! 皮蛋豆腐美味依舊!

CAM14399.jpg

arrow
arrow

    凱洛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